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
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思路是 “打基础、建体系、守底线、控风险”。
打基础,就是要夯实两大基础,一是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摸清土壤污染底数,二是抓紧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建体系,就是要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的管理体系、法规体系、技术体系等;
守底线,就是要守住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两条底线;
控风险,就是要管控受污染耕地造成的食用农产品超标风险、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的人居环境风险、向未利用地非法排污风险。
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固废。
农业生产活动如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和农膜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等。
土壤污染的特点:
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 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
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
具有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易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
具有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
具有难治理性。总体来说,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
地址:成都市郫都区成都现代工业港北片区港东二路639号
电话:18380235624
邮箱:cjhj_test@163.com
Q Q:3521276929/778275540
微信扫一扫